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

关于学生“书包重量”和“下课时间”的一些迷思。

不懂是不是只有我,或是有些少数人也和我有一样的感觉,就是近这10年来,对于教育上的一些方针和理想,都存有一些迷思,本人尤其针对“书包重量”和“下课时间”做了一些思维上的整理。这文章可能会踩到你的底线,阅读前敬请斟酌。

我知道时代在变,有些改革是必然的,所以人的心态,也“必然”在变……说到这里,我先为这段话打个问号(?)。因为心态的转换,到底是变得更正面还是负面、支持还是反对、随和还是挑剔……还很难说。

没错,时代在转换,我们的眼光其实需要放得更远,把东西看得更透。但目前我发现的,并非如此。科技的进步,让我们逐渐有倒退的迹象。

在社交网络上,偶有发现很多现代人(尤其家长),对孩子的关爱比以往八九十年代,是有增无减的,但是“关爱”点有两极的差别。就是心理和物理上的差别。前者讲求快乐成长,心智上的培育为前提,让孩子拥有童年为主;后者以孩子身体上的支撑和外表关怀上为首,多以注重外在表现,包括成绩。

我先不论前者和后者的差别,也不评论两者的好坏。

但有两项我要在此提出,欢迎大家讨论。




第一、书包重量:

书包的重量,不懂何时开始,变成一个话题,很老实说,我以往的书包,也是重得不得了,要么就手抱一些较重的课本,要么你就“敢敢死”不要带……但通常我都选择前者。直到记忆中,我3年级开始,好像开始出现了一些有轮子可以拖拉的书包(我也不太记得几时开始有这类型的行李式书包),这似乎解决了一些书包过重的问题,但后来学校开始建起楼层式的校舍,学生要学习爬楼梯(当然没有电梯),因此这种拖拉式的书包,无形中变成了另一种负担(由于这种书包的拖拉器是铁制品,因此背起来会更重)。



所以,新的发明其实建立于时代的改变,但时代的脚步不停在变,我们真的能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做好改革?所以我很不解一些家长为何依然为孩子书包的重量不停吵闹。对于这项,教育制度和学校当然也有责任,身为父母心疼孩子当然也能理解。不过书本对于学子,本来就是学习上的必需品,少了,又吵;多了,又闹。到底是想怎样?



教育部还提出,用电子课本这项说法。是的,很多国家已经在实行,也能有效减少资源。如果……我是说如果,目前的教育都能够有效性地让学生们用Tab上课,寻查有益的资料,那么在资源共享的平台社会上看,是最能让学生快速进入e时代、避免浪费时间、而且更有效率的一种措施。

但对于目前,失败是必经的阶段。首先是学生自理上的问题。曾经我国某间国民型中学其实也实行过,但不出两个月,学生所用的电子课本(Tab)几乎70%全部瘫痪和报废。后来查出原因,是学生在家中透过Wifi下载许多不必要的游戏,最后导致Tab的流量无法负荷瘫痪,还有的则中了各种电子病毒报废。



所以,目前实施这项高消费的电子课本,是不管用的,因为要修正的人、事、物还很多。因此,实体书的课本,仍然比较靠谱,而且不失华人所重视的“书香”之气。


PS:题外话,书包的重量,当然还得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基因上的问题,都太瘦小了,背起大大的书包,又可爱又可怜。


解决方案:收拾书包其实是一种最直接的解决方法,当然这做法也需要老师的配合,比如老师非常需要在前一天拟定明天要教导的材料,先和学生指明明天带什么书本来,这样就可以减轻很多不必要的重量(因为很多学校老师教书都是随性的,今天想上什么就上什么,搞到学生什么书都带来以防老师“特袭”所需,书包还能不重吗?)。


第二、下课时间:

很久以前,90年代期间,下课的时间是我的快乐时光,从以往我妈的年代到我,再来到现在这一刻,我相信学校的下课时间,都是维持在20分钟里。我身为学生的时候,从来都不觉得时间不够用。吃完东西,走回班级的路程上,还可以和朋友打打闹闹、谈天说地。



当然,时代转变了,很多人说以前是以前,现在是现在。好的,但我想指出,到底要设置下课时间多长,才是足够的呢?其实根本就没有标准,如果从20分钟改至30分钟,我相信没多久,可能又有人意图提出理由要求增长下课时间。没错,这就是人性的无底洞欲求。

即使我们不说人性,针对时间上的设置,其实综合统一,是有它的道理的。20分钟和30分钟的对比,其实真的相差无几。要更改或延长那10分钟其实也是无伤大雅的。但一旦重新设置,背后所涌现的危机大家考虑进去了吗?

对于那些20分钟内能够处理完毕的学生,多余出来的10分钟,他们会用来做什么呢?玩乐?温习?无论做什么,本来所拥有20分钟的效率,则变成了30分钟,这里涉及的是办事原有效率上产生了拖延的小小疾病,或者把剩余的时间用来处理无关痛痒的事,这是其一。

另外,觉得20分钟不够的小朋友,得到30分钟的延长时间,就会失去尝试把事务处理得更准确和作编排的学习过程。比如在有限的时间内,他需要学习一下课,就先在步行到食堂的时间上想好要吃什么,然后直接排队,坐下享用,最后上个厕所和朋友闲话两句,我真心觉得绰绰有余了。如果是因为吃得慢,那么有限的时间内吃完,也是一种学习。(话说我见过很多小学的孩子吃饭可以吃一小时甚至更多,别告诉我这是应该的孩子还小之类的屁话。)对于已经习惯拖时间的孩子,即使多出了多少时间,他仍然无法改变陋习的,唯有在限定时间内,成就他的必然。

我知道,我也真心明白,看见自己的孩子离开父母的怀抱,遇上难题而难过,父母的心肯定难受。但各位,学习本来就不是舒服的挑战。离开父母的舒适圈,踏入自立和学习的阶段,就注定他要在舒适圈以外学习,这本来就不是舒服的事,何故现在的父母都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呢?吃苦在刚开始的阶段,肯定苦,但若不甘愿承受这种苦,又如何苦尽甘来?

不愿吃苦却一味要甜的人,社会上多得是。但真心问自己,我们看见这些自私的人,心里肯定不是滋味;那何以我们就这么任由自己的孩子被培养成这种人呢?我真的想不通。
因此,我经常和学生这么说:


学习阶段,别让自己太富有,如果你出生在贫穷的家庭,我们应该庆幸。因为有句名言是这么说的:上天给我最大的财富,就是贫穷。只要受过苦难,尝过贫穷的滋味,才更能珍惜富有,并且更懂得分享富有。


让孩子爱自己的生活,爱上挑战和改变,学会保护自己,比起我们保护他,教导他怎么做,来得更有效。


谢谢大家,共勉好吗?


16/1/2019